中国服装30年:从东张西望到潮流自信

来源: 作者:   点击:364508
 时尚,这个30年前可能还让人看不懂的新词,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大量的商业行为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创意产业的兴起,“时尚”的元素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选

   时尚,这个30年前可能还让人看不懂的新词,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大量的商业行为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创意产业的兴起,“时尚”的元素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选择。30年前,也许一件鲜艳一点儿的衣服就代表了小资情调,而如今,大街上满是花里胡哨的年轻人踏着现代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看看这30年中国时尚的种种流变吧!

  1978-1988:萌芽

  1979年初,中国开放了,搞活了,人们对穿什么衣服却显得非常迷茫。一些“倒爷儿”跑到深圳之类的沿海城市搞了一些在大家看来很好看的衣服,就这样,“另类”成为中国人对时尚最初的解释,原来衣服还可以这样穿!有“激进”的人甚至开始模仿一些电影里的人物的穿衣打扮。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1979年3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天,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时装表演队首次来到北京和上海进行表演。有人说,是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盖头”。

  1980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出口服装洽谈会成绩十分喜人,成交额是上一界洽谈会(1966年)的30多倍,洽谈会期间举办的我国第一场时装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同年11月,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上海时装表演队成立。“时装模特”在中国诞生。有人作过统计,从1980年到现在,全国累计已有1200多万人涉足时装模特职业。而正是在这一年,中国服装界开始打破黑、灰、蓝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诸如西服、牛仔服、喇叭裤、蝙蝠衫、将军衫之类的时髦服装,红色、黄色、绿色等单一色彩流行起来,大花头、小花头、印条、印格等各种图案的面料也热闹起来,甚至还出现了马海毛热、皮装热、羊毛衫热、明星服热。

  1983年底,中国彻底取消了延续了几十年的布票,服装业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

  纵观整个80年代,服装设计界开始出现了针对不同受众的设计门类,如童装、中老年装等。各种形式的时装表演、时装评比活动也频繁开展起来。由一些省、市组建的时装表演队,展示了时装设计的新成果。

  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初步认定导致整个服装业落后的诸多矛盾中,对服装认识肤浅,甚至“天天见,看不见”是第一个矛盾。因此,我国将发展服装业的基本思路切入点、突破口和工作重点选择在“再认识服装”这五个字上。全行业探索到许多条比较有用的心得体会,如: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艺术繁荣是服装业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服装为龙头,建设服装产业链是一条经济规律。正确掌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法是促进服装业发展的一大法宝。学会驾驭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促进服装业发展的又一大法宝。

  1988-1998:青春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和腾飞的时期,服装产业表现得非常活跃。我国出现了许多服装企业,它们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整个产业也越来越走向成熟。各地政府和领导都提倡要创名牌、名企,放眼世界,在各地也举办了很多博览会。另外,服装科学研究、教育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时候,整个世界的流行趋势出现了多元化趋向。无论是设计,还是风格款式,中国基本上是逐步和世界接轨的。1995上半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推出了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下半年推出了首届“新人奖”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这不仅提高了设计师的知名度,也在推动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分别是于泽正、马可、王新元、刘丽丽、刘洋、吴海燕、陈红、罗亚平、张肇达、崔游,如今,其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是中国服装设计界的中坚力量。

  职业装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它以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为起点,从设计、制作宾馆和酒店的制服开始,逐步涉足职业装领域。但那时,工作服、劳保服的传统概念根深蒂固,作为全新理念的职业装还没有形成市场。那个时期,在中国专门从事职业装生产的企业不过百余家。王新元1991年在北京组建新元时装有限公司,首次提出“职业女装”理念,推出“职业女性之歌”个人作品发布会。起步将近10年的中国服装业终于第一次主动出击,搞出了一个概念——“职业女装”。这为后来普及率极高的“白领”概念打下了基础。

  这时,国外一度流行的环保、天然面料在中国也开始流行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上流行的黑、白、灰,中国也跟上了。后来,我们就开始思考,并呼吁要穿出中国特色。其实早在8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一些外资企业里兴起了“白领”服装,但这些服装的个性不是很明显,到了90年代才比较明显。

  90年代后期,中国还兴起了“哈韩”和“哈日”风潮,其实就是模仿。比如韩国年轻人的露脐装、吊带装,人们穿上显得很性感。还有当时流行的凉拖、肚兜,这些都是和国际化的性感潮流相融的。

  1998-2008:而立

  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标新立异”成为现代女性对服装需求的最重要的元素。另一方面,随着APEC会议的举行,唐装走俏全球,中国服装在全世界受到注目。

  如今,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是,我们并未成为服装贸易强国。如何拥有优秀的设计和创意,如何创造出服装的高附加值,如何打造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自有品牌,这些都是中国服装界最近10年内被关注的话题。

  通过这10年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举行,还有中国本土品牌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服装业正日渐繁荣,并形成一股影响世界时尚界的“中国风”。今天,我们的本土品牌越来越能掌握“中国元素”的真正魅力,把中国文化里最美的东西展现出来,征服了全世界。一直备受中国设计师推崇的传统面料——丝和麻也被不断地应用着,设计师们更加注重丝、麻本身的特质,并将服装款式与面料结合得相辅相成。在市场定位上,本土品牌已经开始针对中国人的审美打造出“MadeinChina”的高级时装品牌,并为世界所瞩目。

  这10年间,国际知名品牌也会借鉴一些传统的中国元素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像刺绣、丝绸、印花,以及一些中国味儿浓厚的图案。这些中国元素巧妙地出现在服装或饰品的细节处,这对于向全世界推广中国传统时尚来说功不可没。

  10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推出了很多优秀的中国模特,在这些名模中有不少人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她们频繁活跃在一些国际大牌的时装秀上,如吕燕、李昕、杜鹃、莫万丹等,而中国男模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服装院校中专业模特培养课程的推出,还有专业模特选拔赛事的不断涌现,再就是专业模特公司的组建,极大地挖掘和培养了中国的模特队伍。

  经过这10年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批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如张肇达、郭培、梁子、罗峥等。2006年国庆节期间,中国设计师谢锋带着他的吉芬(Jefen)品牌,作为第一个成功登陆巴黎时装周开幕秀的中国服装品牌而备受世界瞩目。这被认为是中国设计师进军国际时装界的一个标志,之后,计文波、杨紫明等也单独出现在国际著名时装周的T台上。特别是在2006年,中国8个知名的本土品牌集体亮相米兰时装周,这更是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10年间,走在潮流前端的时尚界人士,无论是明星、主持人,还是时尚编辑,他们作为公众人物,作为担负着提升国人穿着水平重任的指路人,对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