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日开始,广东最低工资又涨了,水深火热中的珠三角制造业再遭当头一棒。调整后最低工资平均再提高12.9%,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成本或再提高一成。
适逢愚人节,相信很多珠三角企业希望这只是一个玩笑。一两年以来,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珠三角低附加值出口制造业,已遭到一连串打击:人民币升值;次贷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衰退;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宏调下越来越难的贷款;出口退税率下调;新劳动法更是成为压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球无可匹敌的中国制造正急速衰落。东莞海关公布的今年1至2月出口数据显示,传统大宗商品合计出口17.2亿美元,同比下降0.8%.其中家具及其零件下降7.1%,服装及衣着附件下降4.7%,塑料制品下降9.5%.广东作为全国家电出口的第一大省,今年2月对美出口家电销售额已出现8.2%的降幅。
这恐怕仅仅是开始。“我们都在看谁死得快。”珠三角一服装制造企业老板表示,加班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常态,1.5-3倍的加班工资、带薪年假、婚假、探亲假等使用工成本提高了一成,企业越大越危险。“工人不闹事还能扛,一闹事肯定得按法律赔偿,到时只能关门大吉。”而珠三角制造业企业春节后已出现大规模迁移或倒闭,倒闭企业人去楼空,一批批工人失业同时也无法讨回欠薪。
靠硬性法规提高工人工资造成的恶果,在国际上已屡见不鲜。典型如日本,由于采取终身制和立法限制,上个世纪中后期形成的弊端已制约到企业发展,乃至时下成为日本政府很大的社会性“包袱”。德国工会涨工资也超过企业承受程度,使得德国工人没有竞争力量,大量企业移走导致了经济衰退。而劳工成本提高,对我国的冲击相信比德日还要大。
“谁不想造飞机造原子弹,但我们目前只有‘做衬衫’的技术。”正如广东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所言,产业升级是必要的,但国内目前情况是资源缺乏、技术落后,比较优势依然是人力成本。产业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没走稳就学跑必然要摔倒。另一方面,我们人多,缺乏技术的人更多。麦肯锡近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现有1.03亿城市移民的基础上,2025年前城市还将面临另外2.43亿移民涌入,农民工将占中国城市人口近半数。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因此,这“一刀切”的法规无疑给企业套上了“紧箍咒”,甚至是一种观赏性的条文、是贵族法,也对社会的稳定和企业良性健康发展造成障碍———国有企业包袱将更沉重;民营企业承受不了成本的上升时只有倒闭。倒闭的后果是社会来承担这些成本,尤其造成了缺乏技术的劳动者的失业———这些劳务法规的初衷是保护下层劳动者,最终或反而伤害了他们。